诗词原文
春日怀远
唐·韦庄
幽情自逐归鸿断,芳意还因远树迷。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阶啼。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我内心的幽情随着远去的鸿雁而断绝,芬芳的情意又因为远处的树木而迷离,春天的景色如此撩人心绪,让人难以入眠,直到月光移动,花影映上了台阶,还传来阵阵鸟啼声。
释义
幽情自逐归鸿断:幽深的情感随着归去的鸿雁而中断,比喻思念之情难以传递或实现。
芳意还因远树迷:芬芳的情意因为远处的树木而显得迷离,暗示着对远方人或事的怀念与迷茫。
春色恼人眠不得:春天的景色令人烦恼,使人无法入睡,形容春景虽美,但内心却因思念而烦躁不安。
月移花影上阶啼:月光移动,花影映上了台阶,伴随着鸟啼声,更添几分孤寂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描绘幽情、芳意、春色与月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人或事的深切怀念与无法排解的愁绪,首句“幽情自逐归鸿断”以归鸿(大雁)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情感的断裂与失落;次句“芳意还因远树迷”则通过远树这一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舍,后两句“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阶啼”则从春景入手,以景衬情,将诗人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烦躁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韦庄抒情诗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韦庄在春日里怀念远方亲友或旧日时光所作,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与五代的更迭,其诗歌中常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敏感而深情的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