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别句:
忽怪一时天尽黑,合群胡雁向西来。(此句为后人根据李贺诗意演绎,非原诗直接内容,但可融入解析以增色)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诗作常描绘奇幻的景象,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李贺一生郁郁不得志,虽才华横溢,却因家道中落、仕途不顺而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七岁。
译文
(注:由于“忽怪一时天尽黑,合群胡雁向西来”非原诗直接内容,以下译文主要基于原诗《雁门太守行》进行)
乌云密布,几乎要把城墙压塌,阳光透过云层,照在铠甲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秋色中号角声震天动地,边塞上的泥土在夜色中仿佛凝结成了深紫色,半卷的红旗在易水边迎风招展,夜寒霜重,战鼓的声音低沉而无力,为了报答国君在黄金台上招贤纳士的诚意,我将手持宝剑,不惜为国捐躯。
(别句译文):突然间天空变得漆黑一片,原来是成群的胡雁向西飞来。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边塞战争的紧张激烈场景,展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和悲壮情怀,诗中“黑云压城”等意象生动描绘了战争的紧迫与残酷,而“甲光向日”、“角声满天”等则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与不屈。
赏析
《雁门太守行》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奇特的想象、浓烈的色彩和悲壮的情感而著称,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战争的紧迫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则表达了将士们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精神,情感真挚而深沉。
“忽怪一时天尽黑,合群胡雁向西来”这一别句,虽非原诗内容,但可视为对原诗意境的延伸与补充,它以一种寓言式的手法,暗示了战争的不可预测性和将士们面对未知命运的无奈与坚韧。
创作背景
《雁门太守行》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贺对边塞战争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有关,唐代中期,边疆战事频繁,国家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李贺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通过描绘边塞战争的残酷与将士们的英勇无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和对将士们的敬仰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李贺个人仕途不顺、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