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兴
宋·李光
闻道故园生瑞竹,令人归兴满江干。
秋风飒飒雨潇潇,归梦频惊夜未安。
云树苍苍烟霭霭,水天茫茫路漫漫。
何时得遂还家乐,月满西楼酒半酣。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光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李光,字泰发,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因力主抗金反对议和,为秦桧所忌,贬谪至藤州,后移琼州、昌化军,秦桧死后,复任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晚年寓居临安,致力于诗文创作,其诗文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有《庄简集》传世。
译文
听说故乡的园子里长出了吉祥的竹子,这让我归乡的念头充满了整个江畔,秋风飒飒,秋雨潇潇,归乡的梦境频频被惊醒,夜晚难以安眠,云雾缭绕的树木苍茫一片,烟雨朦胧,水天相接,道路遥远而漫长,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归家的愿望,在那月满西楼之时,饮酒半酣,享受归家的欢乐。
释义
“闻道故园生瑞竹,令人归兴满江干”两句,表达了诗人听到故乡有吉祥之事(瑞竹生长)后,归乡之心油然而生,情感之强烈,仿佛溢满了整个江畔,全诗通过描绘秋风秋雨、云树烟霭、水天茫茫等自然景象,烘托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归乡之路的漫长艰辛。
赏析
这首诗以“归兴”为题,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归乡之愿的迫切,首联“闻道故园生瑞竹,令人归兴满江干”直接点题,以瑞竹的生长引发归乡之念,情感真挚而强烈,颔联和颈联通过秋风秋雨、云树烟霭、水天茫茫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归乡之路的艰难和内心的愁绪,尾联则以“何时得遂还家乐,月满西楼酒半酣”表达了诗人对归家欢乐的向往和期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思乡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光被贬谪至偏远之地,远离故乡和亲人有关,在贬谪期间,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而听到故乡有吉祥之事(如瑞竹生长)后,更是触动了他的归乡之心,他写下了这首《归兴》,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归乡之愿的迫切,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墨客因政治原因而被迫远离故乡,内心充满矛盾和挣扎的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