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瑞竹吟
唐·刘禹锡
闻道故园生瑞竹,吾家孙子好归看。
枝枝劲节凌霜雪,叶叶虚心耐岁寒。
家庆远传书卷后,人贤方见子孙安。
他年若遂凌云志,应笑当年种竹难。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
译文
听说故乡的庭院里长出了吉祥的竹子,我家的孙子们最好回去看看。
这些竹子枝枝都挺拔有力,能凌霜傲雪;片片叶子都虚心谦逊,能经受住岁月的严寒。
家族的喜庆和荣耀在书卷传承中得以远播,只有子孙贤能,家族才能安宁。
将来如果你们能够实现凌云之志,应该会笑看当年种植这些竹子时的艰难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故乡庭院中的瑞竹,寄托了诗人对家族兴旺、子孙贤能的期望,瑞竹象征着吉祥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希望子孙们能够继承家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有德有才之人,诗中也表达了对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赏析
这首诗以瑞竹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家族和子孙的深情厚意,首联点题,引出瑞竹的生长,为全诗奠定了吉祥的基调,颔联通过描绘瑞竹的枝节和叶子的特点,赞美了竹子的坚韧和谦逊品质,也暗示了子孙们应该具备的美德,颈联则进一步强调了家族传承和子孙贤能的重要性,尾联则以展望未来的方式,表达了对子孙们实现凌云之志的期待和信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设定)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远离故乡多年,对家族和子孙的思念之情愈发浓厚,在得知故乡庭院中长出瑞竹的消息后,他深感欣慰和自豪,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和期望,通过描绘瑞竹的形象和品质,诗人寄托了对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子孙们的殷切期望,这首诗也反映了刘禹锡对家族传承和子孙教育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