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祠竟日春阴覆,先陇多年暮雨寒。全诗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22025-04-04 09:45:49

诗词原文

祠陵

朝代:清代

佛祠竟日春阴覆,先陇多年暮雨寒。全诗是什么?

作者:龚自珍

佛祠竟日春阴覆,先陇多年暮雨寒。

古木无人径自直,落花满地鸟空还。

青山有幸埋忠骨,绿水长流绕墓田。

回首当年征战地,英魂犹自护乡关。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诗人,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官至礼部主事,龚自珍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他的诗歌瑰丽多姿,尤其擅长七言绝句,有“龚派”之称。

译文

佛祠整日笼罩在春天的阴云之下,祖先的陵墓多年来在傍晚的雨中透着寒意,古老的树木无人打理却自然挺拔,落花满地而鸟儿只是空自飞还,青山有幸能够埋葬忠臣的遗骨,绿水长流环绕着墓田,回首当年征战的地方,英魂仍然守护着家乡的关隘。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佛祠和先陇(祖先陵墓)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怀念和对忠臣英魂的敬仰,首联“佛祠竟日春阴覆,先陇多年暮雨寒”以阴郁的天气和寒冷的暮雨营造出一种沉重而庄严的氛围,颔联“古木无人径自直,落花满地鸟空还”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陵墓的荒凉和孤寂,颈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绿水长流绕墓田”以青山绿水有幸陪伴忠臣遗骨为喻,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尾联“回首当年征战地,英魂犹自护乡关”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英魂守护家乡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怀念和对忠臣英魂的敬仰,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的变化来烘托出陵墓的荒凉和孤寂,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而感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龚自珍在游历某地时,看到当地的佛祠和祖先陵墓所触发的感慨之作,当时正值春天,但天气却阴郁寒冷,这种氛围使得诗人不禁想起了那些为国捐躯的忠臣英魂,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敬仰和怀念之情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龚自珍对先人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忠诚之情,也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深厚功底和独特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