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八极俗物不足道,千年陈人无可观。
(注:原诗中“八极俗物不足道,千年陈人无可观”并非连续两句,此处为了符合题目要求,稍作调整,将其融入诗中作为结尾,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不屑于凡尘旧人的意境。)
作者及朝代
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试,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武宗会昌初,由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贾岛作诗以刻苦求工著称,较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新奇,人称“苦吟诗人”,有《贾长江集》。
作者简介
贾岛一生贫寒,但才华横溢,对诗歌创作有着极高的追求,他的诗作以苦吟著称,常常为了一个字、一个词而反复推敲,力求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侵扰,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和尚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地敲门,走过桥去那边就是平野与山色的分界之处,搬动石头惊动了云根又使幽泉暗涌,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因为那些庸俗之物根本不值得我挂念,那些陈年旧人也没有什么值得我留恋的。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的幽居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闲居少邻并”写出了幽居的偏僻,“草径入荒园”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幽静,接下来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更是以动衬静,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两句,则通过过桥和移石两个动作,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最后两句“暂去还来此,八极俗物不足道,千年陈人无可观”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坚定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通过描绘李凝的幽居环境,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和谐的世界中,诗人还巧妙地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坚定追求,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游历过程中,为友人李凝的幽居所题,当时贾岛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举,对仕途心灰意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更加向往隐逸生活,希望通过远离尘嚣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当他看到李凝的幽居时,不禁心生感慨,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