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史
唐·罗隐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遭际二三子,推迁百六辰。
生涯都几许?且醉手中樽。
未遇殷宗梦,空思傅说霖。
唯应清夜梦,长与故人亲。
既秉上皇意,岂为书传嗔。
谁知四百年天下,已属宽仁大度人。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精炼,在晚唐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文也颇有成就,尤其是小品文,短小精悍,讽刺性强,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运气差时金子也会变成铁,时来运转的时候铁也会变成金子,读书需要下苦功,一字一句都要仔细琢磨,因为一个字的价值就值千金,人生遭遇难以预料,就像二三个人的命运变迁,又似一百零八时辰的推移,人生的经历能有多少呢?不如暂且开怀畅饮手中的酒杯,没有遇到殷高宗梦见贤臣傅说的机遇,只能空想傅说为殷商祈雨的甘霖,只有在清冷的夜晚梦中,才能与故人亲近,既然已经秉承了上天的旨意,又怎会为书传所嗔怒呢?又有谁知道这四百年的天下,已经属于那些宽仁大度的人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认识,诗中“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人生境遇的变幻莫测;“谁知四百年天下,已属宽仁大度人”则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总结,指出宽仁大度的人才能最终赢得天下。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语言精炼而富有感染力,作者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人生境遇的变幻和历史变迁的深刻内涵融为一体,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特别是“谁知四百年天下,已属宽仁大度人”一句,更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表达了作者对宽仁大度品质的赞美和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罗隐在晚唐时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罗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社会的现状深感忧虑和不满,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在诗中,他通过对宽仁大度品质的赞美和推崇,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公正和道德进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