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郊庙荐德馨,此物气味通神明。的释义

一文知千秋12025-04-04 06:24:01

诗词原文

唐·韩偓

古来郊庙荐德馨,此物气味通神明。的释义

古来郊庙荐德馨,此物气味通神明。

焚之既可以从燎,蒿之又可清泠泠。

九天之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

不似人间争宠辱,何须芥蒂更须留。

作者及朝代

韩偓,唐代晚期诗人,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约公元842年-923年),他是晚唐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孙,自幼聪颖好学,文采飞扬,韩偓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作者简介

韩偓,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自幼受家庭熏陶,文思敏捷,早年即以诗文知名,曾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后因卷入宫廷斗争,仕途坎坷,晚年隐居山林,他的诗作情感真挚,风格独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自古以来,郊庙祭祀时都会献上香气四溢的祭品,这香气仿佛能通达神明,焚烧时可以随着烟火升腾,蒿草制成的香又能带来清凉的感受,在九天之上没有束缚,万象丛中得以自由,不像人间那样争宠夺利,何必留下任何芥蒂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香的特性,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向往,首句“古来郊庙荐德馨”点明了香的祭祀用途,次句“此物气味通神明”则进一步强调了香的神秘力量,后两句则通过对比人间与九天之上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香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以香为媒介,将人间与天界、束缚与自由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韩偓仕途不顺、隐居山林之后,在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身处其中,深感无奈与痛苦,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香作为祭祀用品,也寓意着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韩偓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香的神秘魅力,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这首诗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