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记或为阿育王,请铸八万四千塔。的释义

一文知千秋12025-04-04 06:21:22

诗词原文

铸塔铭

唐·玄奘

授记或为阿育王,请铸八万四千塔。的释义

西行求法历艰辛,授记或为阿育王。

归心似箭传佛法,请铸八万四千塔。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玄奘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高僧,著名的佛教翻译家和旅行家,他最著名的成就是西行印度取经,历时十七年,带回大量佛经和佛像,对唐代及后世的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玄奘还翻译了《大唐西域记》等多部重要佛教经典,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

译文

向西行去寻求佛法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

或许是因为我曾被授记为阿育王那样的王者。

心中急切地想要传播佛法回到故乡,

于是请求铸造八万四千座佛塔来弘扬佛法。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辛历程,以及他归心似箭、急于传播佛法的迫切心情,诗中提到的“授记或为阿育王”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阿育王是古印度著名的佛教国王,曾广建佛塔、弘扬佛法,玄奘以此自比,表达了自己弘扬佛法的宏愿,而“请铸八万四千塔”则进一步体现了玄奘希望通过建造佛塔来广传佛教、利益众生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玄奘以自身的经历为线索,将西行取经的艰辛与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他对佛法的深厚感情和弘扬佛法的坚定信念,诗中“授记或为阿育王”和“请铸八万四千塔”的表述,既富有象征意义,又充满了浪漫色彩,使得整首诗在庄重之中不失灵动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玄奘的西行取经经历密切相关,玄奘在唐代初年,为了寻求更完整的佛法经典,毅然决定西行印度取经,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印度,并在那里学习、翻译了大量佛经,归国后,玄奘深感传播佛法的重要性,于是提出了铸造八万四千座佛塔的宏愿,以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热爱和对弘扬佛法的坚定信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