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斋不假云烟敛,圆健何劳雨露深。出自哪首诗?

一文知千秋12025-04-04 06:15:16

诗词原文

墨竹图题诗

朝代:清

尖斋不假云烟敛,圆健何劳雨露深。出自哪首诗?

作者:郑燮

萧萧竹声含晚凉,

尖斋不假云烟敛,

圆健何劳雨露深。

风骨从来傲雪霜,

此君端合伴蒹葭。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但风格与郑燮(郑板桥)的竹画题诗相近。)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著称于世,其诗文书画皆精,尤善画兰竹石,书法亦有独特风格,被誉为“板桥体”,郑板桥一生历经坎坷,但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其作品常蕴含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文关怀。

译文

晚风中传来阵阵竹声,带着丝丝凉意,

竹尖挺拔,无需云烟来遮掩其锋芒,

竹干圆润而强健,何须依赖深厚的雨露滋养。

竹之风骨,向来傲视雪霜,

这样的君子,自然应与蒹葭(象征清高之士)为伴。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竹子的自然形态和内在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赞美,首句“萧萧竹声含晚凉”描绘了竹林的清幽环境;次句“尖斋不假云烟敛”和“圆健何劳雨露深”则分别赞美了竹子的挺拔与强健,强调其不依赖外界条件而自成高格;末两句“风骨从来傲雪霜,此君端合伴蒹葭”进一步升华主题,将竹子比作傲雪凌霜的君子,应与其他清高之士为伍。

赏析

此诗以竹为喻,借物言志,展现了作者对于高洁人格的向往和追求,诗中“尖斋不假云烟敛,圆健何劳雨露深”两句尤为精彩,既描绘了竹子的自然美,又寓含了深刻的哲理,即真正的强者无需外在的修饰和依赖,自有其内在的力量和魅力,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郑板桥诗画合一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结合郑板桥的创作背景和风格,可以想象他可能在某个秋日傍晚,漫步于竹林之中,被竹子的挺拔与坚韧所触动,遂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赞美竹子风骨的诗作,郑板桥一生爱竹、画竹、咏竹,竹子已成为他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哲理的重要载体,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高洁人格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