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文笔光书林,插空几地皆天成。的意思及出处

一文知千秋12025-04-04 06:14:45

诗词原文

文笔峰

朝代:清代

巍巍文笔光书林,插空几地皆天成。的意思及出处

作者:郑燮(郑板桥)

巍巍文笔光书林,插空几地皆天成。

云开日出映霞彩,风送涛声入梦魂。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诗书画皆精,其画以兰竹石见长,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融,独创一格,号称“六分半书”,其诗文真挚自然,情感充沛,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文笔峰巍峨高耸,其光芒照耀着整个书林,仿佛天然生成,插入云霄,占据了多处地方,当云开日出之时,文笔峰映照着绚丽的霞彩,风吹过时,仿佛能听到那如涛声般的声响,直入人的梦境与心魂。

释义

“巍巍文笔光书林”描绘了文笔峰的雄伟壮观,以及其在文学领域的崇高地位;“插空几地皆天成”则强调了文笔峰的自然之美,以及其仿佛是天工造物的奇迹。“云开日出映霞彩”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了文笔峰的壮丽;“风送涛声入梦魂”则通过听觉的描绘,使文笔峰的形象更加立体,仿佛其声音都能穿透梦境,影响人的心灵。

赏析

这首诗以文笔峰为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文笔峰的雄伟与美丽,诗人以“巍巍”形容文笔峰的高度,以“光书林”强调其在文学领域的地位,既体现了文笔峰的实体形象,又赋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后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了文笔峰的壮丽与神秘,使读者仿佛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那震撼人心的力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郑板桥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文学艺术的追求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对自然之美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深刻的领悟,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文笔峰的赞美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郑板桥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以及对天工造物的敬畏与赞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