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节虚心功未显,深根固蒂道先明。下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12025-04-03 09:01:24

诗词原文

竹颂

朝代:宋代

直节虚心功未显,深根固蒂道先明。下一句是什么?

作者:杨万里

直节虚心功未显,深根固蒂道先明。

青葱不畏霜雪侵,坚韧还须日月明。

独立山间无媚态,丛生林中有清风。

此君应是人间杰,千古高风励后生。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七言绝句,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译文

竹子直立挺拔,内心空虚却未曾显露其功绩,它的深根牢固,早已昭示了它的坚韧之道,青葱的竹子不畏惧霜雪的侵袭,它的坚韧还需要日月的见证,它独自矗立在山间,没有妩媚的姿态,丛生林中却带来清风,这样的竹子应是人间豪杰,它千古流传的高风亮节激励着后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赞美了竹子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首联“直节虚心功未显,深根固蒂道先明”直接点出竹子的特点,即直立挺拔、内心空虚且深根牢固,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尚的品德,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坚韧和清风高节,尾联则总结全诗,将竹子比作人间豪杰,激励后人学习其高风亮节。

赏析

这首诗以竹子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竹子的坚韧不拔和高风亮节,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竹子赋予了人的品格和气质,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诗人也通过竹子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的赞美和追求,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仕途不顺或隐居山林之时,面对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波折,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坚韧不拔、高风亮节品质的向往和追求,诗人也通过这首诗来激励自己和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保持高风亮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