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幸遇门庭开教化
唐·吕岩(吕洞宾)
幸遇门庭开教化,临逢斋醮莫推辞。
担家造孽常终日,作福治心只暂时。
更到时来心不谨,终身何以报恩慈。
须知福利由心造,积善之家庆有余。
作者简介
吕岩,字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号“纯阳子”,相传为东汉末年道士吕尚之后裔,吕洞宾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士人,而在民间长期流传着“八仙过海”、“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等故事,吕洞宾在八仙中最为出名,民间以其形象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吕洞宾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后世道教奉为“北五祖”之一,世称“吕祖”、“纯阳祖师”。
译文
有幸遇到传授道义与学问的门庭,面对斋醮祭祀的活动请不要推辞。
整天忙于家务和造孽的人,只在短暂的时间里行善修心。
如果到了该谨慎的时候却不谨慎,那么终身都难以报答恩慈。
要知道福报是由内心所造,积善之家必定会有余庆。
释义
这首诗强调了教化与行善的重要性,首联指出遇到传授道义与学问的机会是幸运的,不应推辞;颔联对比了整天忙于俗务与短暂行善的人;颈联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谨慎,否则难以报答恩慈;尾联则强调了福报由心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以教化与行善为主题,通过对比和告诫的方式,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吕洞宾作为道教祖师,其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修行之道,这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既是对世人的劝诫,也是对修行者的指导,通过对比整天忙于俗务与短暂行善的人,诗人强调了行善修心的重要性;通过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谨慎,诗人传达了修行之路的艰辛与不易;最后通过强调福报由心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诗人鼓励人们要坚定信念,积极行善。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祖师,其诗歌往往与道教修行和教义紧密相连,这首诗可能是在吕洞宾传道授业的过程中,为了劝诫世人珍惜教化机会、积极行善修心而创作的,在唐代,道教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吕洞宾作为道教的重要人物,其诗歌和教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吕洞宾的传道经历有关,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修行需求有关,通过这首诗,吕洞宾传达了道教的核心教义之一——行善积德,强调了教化与修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