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长生、久视无凋谢,称作伴间居。出自哪首诗?

一文知千秋12025-04-03 08:52:27

诗词原文

伴间居

朝代:唐代

类长生、久视无凋谢,称作伴间居。出自哪首诗?

作者:李中

翠竹依窗秀,青松绕舍寒。

类长生不老,久视无凋残。

称作伴间居,清幽胜似仙。

心随云外鹤,身伴水中莲。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及隐逸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李中的作品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故具体成就和影响力相对有限。

译文

翠绿的竹子紧贴着窗户生长,青松环绕着屋舍带来寒意。

它们仿佛拥有长生不老的特质,长久地观看也不会凋谢衰败。

这样的居所被称作伴间居,清幽的环境胜过仙境。

心灵随着云外的白鹤飞翔,身体则与水中的莲花为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翠竹青松等自然景物,展现了伴间居的清幽与美好,诗人用“类长生不老,久视无凋残”来形容这些自然景物的恒久与美丽,进而将伴间居比作仙境,表达了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也透露出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类长生不老,久视无凋残”等词句,赋予自然景物以永恒和美丽的特质,从而进一步突出了伴间居的清幽与美好,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记载有限,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地点,但根据诗的内容和风格可以推测,这首诗很可能是李中在隐居期间所作,在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墨客选择隐居山林以避世祸,李中可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隐逸生活,并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赞美,通过描绘伴间居的清幽与美好,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