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仙山行
唐·李群玉
瑞草不容凡眼见,灵禽只傍道人呼。
仙峰云外千重秀,玉水山间万顷湖。
野老闲居无俗客,道人清话有琴书。
何当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孤。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广交文友,后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李群玉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是唐代诗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珍稀的草药不是凡人所能轻易见到的,灵异的鸟儿只伴随着道士的呼唤,仙山在云外展现出千重秀美的景色,山间流淌着清澈见底的玉水,形成了万顷湖泊,山野中的老人闲居在此,没有俗世的客人打扰,道士们在此清谈,有琴声和书籍相伴,何时才能归去青山之外,在那月满松风的小径上独自漫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仙山的神秘与美丽,以及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在,首联“瑞草不容凡眼见,灵禽只傍道人呼”通过珍稀草药和灵异鸟儿的描绘,突出了仙山的非凡与神秘;颔联“仙峰云外千重秀,玉水山间万顷湖”则进一步描绘了仙山的秀美景色;颈联“野老闲居无俗客,道人清话有琴书”则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高雅;尾联“何当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孤”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仙山的神秘与美丽,以及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仙山的景色与隐逸生活的情趣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逃避,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群玉的个人经历有关,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广交文友,对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后来,他选择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过上了宁静自在的生活,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隐居期间,对仙山和隐逸生活的感悟和体会的结晶,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逃避,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