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的意思及出处

一文知千秋12025-03-31 08:49:51

诗词原文

卧龙岗怀古

朝代:清代

何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的意思及出处

作者:无名氏

卧龙高卧此山间,千古英名万古传。

羽扇纶巾谈笑里,三分天下计筹全。

不图名利身先隐,但为苍生心未眠。

何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

(注:由于此诗标记为“无名氏”所作,其真实作者及确切的创作年代已无从考证,但根据诗风和内容推测,可能出自清代某位文人之手。)

作者简介

(由于此诗作者为“无名氏”,故无法提供具体的作者简介。)

译文

卧龙先生高卧在这山岭之间,他的英名千古流传,万古不朽,他手持羽扇,头戴纶巾,在谈笑间就筹划出了三分天下的宏伟计划,他不图名利,甘愿隐居山林,但心中却始终牵挂着天下的苍生,怎能说卧龙先生没有志向呢?他只是不愿意随着云彩飘去,而是选择留在春雨滋润的田野上,继续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释义

卧龙:指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因其曾隐居南阳卧龙岗而得名。

羽扇纶巾:形容诸葛亮的儒将风度。

三分天下:指诸葛亮提出的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

不图名利身先隐:指诸葛亮不追求个人名利,甘愿隐居山林。

但为苍生心未眠:表明诸葛亮虽然隐居,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天下的百姓。

何惜卧龙无意思:反问句,表达了对诸葛亮不随波逐流、坚守信念的赞美。

不随云去雨春田:比喻诸葛亮选择留在人间,为百姓谋福祉,而不是像云彩一样飘走。

赏析

这首诗以卧龙先生诸葛亮为主题,通过描绘其高卧山间、运筹帷幄、心系苍生的形象,表达了对诸葛亮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能的赞美,诗中“羽扇纶巾谈笑里,三分天下计筹全”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诸葛亮在谈笑间就筹划出三分天下大计的英明形象,而“不图名利身先隐,但为苍生心未眠”则进一步突出了他淡泊名利、心系天下的高尚情操,最后两句“何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则以反问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诸葛亮坚守信念、不为名利所动的敬佩之情。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很可能是清代某位文人在游览卧龙岗时,有感于诸葛亮的英名和高尚品格,而创作的一首怀古诗,通过这首诗,作者表达了对诸葛亮卓越才能和高尚情操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