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卷舒万彻吟千遍,此後多应手有胝。
(注:原诗中“卷舒万彻吟千遍,此後多应手有胝”并非直接连续出现,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整合在了一起,以表达原意,这两句是对贾岛作诗态度的概括与引申,用以体现其苦吟精神。)
作者及朝代: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作者简介:
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所谓“苦吟”,即指诗人作诗时反复琢磨,精益求精,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贾岛的诗风清峭瘦硬,以苦吟著称于世,他的诗作往往构思新奇,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整合后的部分)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荒草小路通向荒芜的园子,鸟儿在池边的树上栖息,僧人在月光下敲着寺门,走过小桥,眼前是原野迷人的景色;搬动石头,山间的云气缭绕,仿佛山石在移动,我暂时离去,但还会再来这里,反复吟诵诗作千遍万遍,此后作诗便能得心应手,如有神助。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诗人的造访经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卷舒万彻吟千遍,此後多应手有胝”两句,强调了诗人通过反复吟诵和琢磨,不断提高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最终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诗中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诗人的造访经历,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反复吟诵和琢磨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体现了其苦吟精神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卷舒万彻吟千遍,此後多应手有胝”两句,更是对诗人苦吟精神的生动写照,诗人通过反复吟诵和琢磨诗作,不断锤炼语言,提炼意境,最终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创作启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造访友人李凝的幽居时所作,李凝的幽居位于一个幽静的地方,环境清幽,景色宜人,贾岛在造访过程中,被这里的幽静环境和自然风光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首诗也反映了贾岛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在唐代,隐逸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向往着隐逸生活,追求着心灵的自由和宁静,贾岛作为其中的一员,也深受这种文化的影响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