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维扬怀古
唐·韦庄
倦客维扬每自悲,有时双泪等闲垂。
故园回首三千里,春草池塘处处迷。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身世之感,情感深沉,风格清丽,韦庄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
译文
作为漂泊异乡的倦客,在维扬(今扬州)我常常感到悲伤,有时无缘无故地泪水就轻易地滑落,回望遥远的故乡,已有三千里之遥,而眼前的春草池塘,处处都让我感到迷茫与思念。
释义
倦客:指漂泊异乡、厌倦旅途的人。
维扬:古地名,今江苏扬州。
每自悲:常常感到悲伤。
等闲垂:轻易地滑落。
故园:故乡。
三千里:形容距离遥远,非实指。
春草池塘:春天的景色,象征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忆。
赏析
这首诗是韦庄在扬州(维扬)时所作,表达了他作为异乡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句“倦客维扬每自悲”直接点出主题,诗人以“倦客”自居,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次句“有时双泪等闲垂”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伤情绪,泪水轻易地滑落,显示出诗人内心的脆弱与无奈,后两句“故园回首三千里,春草池塘处处迷”则将这种思乡之情具象化,通过回望遥远的故乡和眼前迷茫的春景,营造出一种深沉的乡愁氛围。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流离失所,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成为他诗歌中的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在扬州这个繁华而又陌生的城市,诗人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和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乡愁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