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虽然志意深,出非由道此何心。上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52025-04-02 09:46:49

诗词原文

叹卧龙

唐·李白

三顾虽然志意深,出非由道此何心。上一句是什么?

三顾虽然志意深,出非由道此何心。

孤云独去闲相逐,谁识穷途恸哭人。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历史上李白并未直接以“三顾虽然志意深,出非由道此何心”为句写过关于诸葛亮的完整诗篇,但李白确有多首涉及历史人物的诗作,且对诸葛亮抱有敬仰之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奔放,风格雄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均为后世所景仰。

译文

刘备三次拜访虽然心意深沉,但若出山并非遵循正道这又是何等心思?

他(诸葛亮)如孤云般独自离去,闲云野鹤般相随,又有谁能理解他在穷途末路时的痛哭呢?

释义

此诗以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出山动机的复杂情感,首句“三顾虽然志意深”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意,次句“出非由道此何心”则隐含了对诸葛亮出山是否真正符合“道”的质疑,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儒家所倡导的仁义之道或个人的道德原则,后两句通过“孤云独去”和“穷途恸哭”的意象,描绘了诸葛亮出山后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可能面临的内心挣扎。

赏析

此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复杂性格和命运的思考,通过对比刘备的诚意与诸葛亮的抉择,展现了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复杂心境,诗人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诸葛亮的内心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若将其置于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来理解,可以想象李白在创作此类诗歌时,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政治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的影响,李白一生追求自由、崇尚自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往往带有个人色彩,他通过这首诗,或许是在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以及对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做出的选择的深刻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