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齐己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藻荇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屈平祠下沅湘水,月照寒烟迸素波。
回思托荫无多日,早至潇湘欲重陪。
作者及朝代
作者:齐己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齐己(约863年—约937年),晚唐五代时期著名诗僧,字得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齐己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是一位颇负盛名的佛教诗人,作品颇丰,有《白莲集》等传世,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脱俗,多抒发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深受后世推崇。
译文
猿猴哀愁,鱼儿跳跃,水面波涛翻滚,自古以来这里流传着汨罗江的故事,盘中摆满了藻荇,却无处祭奠屈原,只能听到渔父在船边敲打着船舷唱着歌,在屈平祠下流淌着沅水和湘水,月光照耀着寒冷的烟雾,激起层层白色的波浪,回想起自己曾经得到庇护的日子并不多,现在早早地来到潇湘,想要再次陪伴这片山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汨罗江畔的景象,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诗中“猿愁鱼踊”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的氛围,暗示着屈原的不幸遭遇,而“藻荇满盘无处奠”则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深怀念,却无法找到合适的方式祭奠的遗憾,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潇湘山水的眷恋之情,以及想要再次陪伴这片山水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诗歌的意境深远而富有感染力,诗人通过对汨罗江畔景象的描绘,不仅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仰,也抒发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诗人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齐己的游历经历有关,作为一位佛教诗人,齐己在游历过程中,对各地的山水和人文景观有着深刻的感悟,当他来到汨罗江畔,看到这里的景象和屈原的故事,心中不禁涌起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他挥笔写下了这首《湘水吟》,以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和对潇湘山水的眷恋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齐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佛教信仰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