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杂感
宋·陆游
病眼昏花逋读史,高谈快论阻横经。
心如老骥常千里,身似孤云少定形。
雨霁山光开画障,风清竹影乱书檠。
此中真意谁能解,且付东流醉梦醒。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病中的我眼睛昏花,勉强阅读史书;想要高谈阔论却因病无法深入研究经典,我的心如同老骥伏枥,志向常在千里之外;身体却像孤云一般,漂泊不定,难有安身之所,雨后山光如画屏般展开,清风拂过,竹影摇曳,打乱了书桌上的灯影,这其中的真意谁能理解呢?只能将它寄托给东流的江水,在醉梦醒来之时细细品味。
释义
首联描述了诗人病中坚持读书却力不从心的状态;颔联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但志向不改的坚韧精神;颈联以自然景象映衬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尾联则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感悟,以及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病中抒怀之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病中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诗中既有对个人境遇的无奈与感慨,也有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人以“病眼昏花”与“高谈快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自己虽病体缠身,但精神依旧饱满,志向不改的坚韧品质,诗人借自然之景抒发情感,使全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尾联的“此中真意谁能解,且付东流醉梦醒”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淡然态度。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历经坎坷,多次因主张抗金而遭贬谪,此诗创作于他晚年病中之时,面对身体的衰弱与仕途的不顺,诗人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对自己未能实现抗金复国的理想深感遗憾;他又在病痛中找到了与自然对话、与内心和解的方式,这首诗正是诗人在这种背景下,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