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岩居僧
宋·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迹。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鹤板当年来上国,碧岩今日属僧家。
作者及朝代
赵师秀(1170年-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鬼才”,南宋文学家、诗人,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诗人,诗学唐人,继承晚唐诗风,形式较工整,多五言律诗,亦有七言绝句,有《赵师秀集》、《清苑斋集》。
作者简介
赵师秀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与徐照、翁卷、徐玑并称“永嘉四灵”,他们共同倡导晚唐诗风,追求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赵师秀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石门敞开在岩石层上,整天很少有人经过,一只寒鸟飞过枯树,几朵野花点缀在翠绿的藤条上,用冰下之水煎茶,在佛前点燃香火,当年鹤板曾用来进呈给皇帝,如今这碧绿的岩壁却属于僧家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岩居僧侣的隐居生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僧侣的清净与超脱,首联写石门高悬,人迹罕至,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颔联通过“一鸟”和“数花”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幽静;颈联则通过煎茶和点香的细节,展现了僧侣的日常生活;尾联则通过“鹤板”和“碧岩”的对比,表达了僧侣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岩居僧侣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清新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岩居僧侣的生活环境之中,诗人通过对比“鹤板”和“碧岩”,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这种思想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创作背景
赵师秀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和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选择了隐居山林,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这首诗就是诗人在隐居期间,对岩居僧侣生活的观察和感悟的结晶,诗人通过描写岩居僧侣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