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忆故人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白杨宿草几离披,忽对遗编动永思。
旧友凋零伤感事,故园零落梦回时。
空庭月落孤灯暗,古寺钟鸣万籁痴。
独倚危栏心欲碎,西风瑟瑟泪低垂。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和词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人齐名,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的一面,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白杨树下的宿草已经长得参差不齐,忽然面对故人留下的著作,心中涌起无尽的思念,旧日的朋友已经纷纷凋零,令人伤感;梦回故园,只见一片零落景象,空旷的庭院中,月亮落下,孤灯昏暗;古寺的钟声响起,万籁俱寂,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心碎欲裂,西风吹拂,泪水低垂。
释义
“白杨宿草几离披”描绘了白杨树下的宿草杂乱无章,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忽对遗编动永思”则表达了诗人面对故人遗著时,心中涌起的无尽思念。“旧友凋零伤感事,故园零落梦回时”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对故园的眷恋。“空庭月落孤灯暗,古寺钟鸣万籁痴”则通过描绘孤寂的庭院和古寺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凄凉、寂静的氛围。“独倚危栏心欲碎,西风瑟瑟泪低垂”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白杨树下的宿草、故人遗著、旧友凋零、故园零落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故园的眷恋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细腻,诗人还通过描绘孤寂的庭院、古寺的钟声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寂静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痛苦和哀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克庄在怀念某位逝去的友人时所作,当时,诗人已经步入晚年,经历了许多人生的坎坷和变故,面对故人的离去和旧友的凋零,他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和怀念,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故园的眷恋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在南宋末年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这首诗更显得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