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关塞烟尘二十秋,适持使节海山头”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使至塞上”是王维描写边塞风光的经典之作,且“关塞”、“使节”等意象与诗中的意境相契合,故以此诗为例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他的诗歌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的创作,王维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其画作与诗作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维出使边塞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单车”、“征蓬”、“归雁”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边塞艰苦环境的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以壮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边塞风光的独特魅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前两句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中间四句通过“征蓬”、“归雁”等自然景象,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最后两句则通过“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叙述,点明了诗人出使的目的和结果,全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唐代边塞诗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王维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天,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慰问将士,并察访军情,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使途中,在出使边塞的艰苦旅程中,王维亲眼目睹了边塞的荒凉和战士们的艰辛,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