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词
唐·贾至
早朝朝罢免归朝,宿卫通霄不解袍。
飒飒寒风来袖底,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宫井梧桐落渐多。
作者及朝代
贾至,唐代诗人,字幼邻,河南洛阳人,天宝初以门荫为校书郎,迁单父尉,拜中书舍人,乾元元年(758年)春,出为汝州刺史,后贬岳州司马,与李白遇于浔阳,有诗相赠,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复为中书舍人,出为绛州刺史,官终散骑常侍,贾至工于诗,风格雄峻,甚有名于时。
作者简介
贾至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早年即以才华著称,曾任中书舍人、散骑常侍等职,他的诗文风格雄峻,内容多涉及政治和社会现实,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贾至与李白、杜甫等诗人有交往,其诗作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译文
早晨上朝归来,晚上又要去宫中值宿,整夜不脱衣袍,寒风从袖底吹来,让人感到阵阵凉意,此时红日已经高悬三丈,金炉中依次添加香料,宫中的梧桐树叶也渐渐飘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宫廷中官员的日常生活和宫廷的景象,首句“早朝朝罢免归朝”写出了官员们忙碌的日程,既要参加早朝,又要晚上值宿,次句“宿卫通霄不解袍”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接下来的两句“飒飒寒风来袖底,红日已高三丈透”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宫廷生活的单调,最后一句“金炉次第添香兽,宫井梧桐落渐多”则通过宫中金炉添香和梧桐落叶的景象,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和宫廷生活的寂寞。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宫廷中的日常生活、自然景象和季节变换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宫廷画卷,诗中“红日已高三丈透”一句尤为传神,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了宫廷生活的紧张和忙碌,诗人通过“金炉次第添香兽”和“宫井梧桐落渐多”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寂寞和单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唐代宫廷诗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贾至在宫廷中的生活经历有关,作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贾至曾在宫廷中担任过重要职务,对宫廷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宫廷生活中所见所感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宫廷生活的场景和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感慨和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寂寞、忙碌与单调的并存现象,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