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襄山
唐·李翱
昔人曾道此山幽,
借问襄王安在哉?
山川此地胜阳台,
云雨荒台空自哀。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翱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翱,字习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他是韩愈的学生和挚友,在文学和哲学上都有较高的成就,李翱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同时他在哲学上也颇有建树,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之一,他的作品风格质朴自然,语言流畅,对后世文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曾经有人说过这座山幽静美丽,
我借问那传说中的襄王如今何在?
这里的山川美景胜过楚国的阳台,
而那荒凉的云雨台只留下无尽的悲哀。
释义
这首诗通过询问襄王的去向,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感慨,襄王,通常指战国时期的楚襄王,这里可能借指历史上的某位君主或传说中的神仙,阳台,则是指楚襄王与神女相遇的阳台山,象征着昔日的繁华与美好,诗人通过对比眼前的山川美景与荒凉的云雨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借问的形式开篇,既引出了对往昔的追忆,又巧妙地设置了悬念,引发了读者的兴趣,诗人通过对比眼前的山川美景与荒凉的云雨台,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翱游历襄山之时,襄山,即今湖北襄阳附近的某座山,历史上曾是文人墨客游历之地,李翱在游历过程中,被眼前的山川美景所吸引,同时又想起了历史上的襄王和传说中的阳台山,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通过这首诗,李翱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