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分衰残天所废,散耽栈豆误生徒。的意思及出处

一文知千秋22025-03-28 06:01:41

诗词原文

病马五首·其五

自分衰残天所废,散耽栈豆误生徒。的意思及出处

唐·杜甫

羸病无人知,三秋行苦饥。

皮干毛暗瘦,骨露眼昏痴。

僻路还家远,深秋别主迟。

自分衰残天所废,散耽栈豆误生徒。

作者及朝代

杜甫,唐代(公元618年-907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多涉社会动荡、人民疾苦,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政思想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艺术技巧也达到很高成就,杜甫一生坎坷,其作品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译文

这匹瘦弱多病的马无人知晓它的苦楚,在漫长的秋季里忍受着饥饿前行,它的皮肤干瘪,毛发黯淡无光,身体瘦弱得骨头都露了出来,眼睛也变得昏花痴呆,它走在偏僻的小路上,距离回家的路还很遥远,而在深秋时节才与主人分别,显得尤为迟滞,这匹马自知已经衰老残弱,被上天所遗弃,它曾经因沉迷于栈中的豆料而耽误了作为一匹良马应有的生涯,也误了那些期望它能驰骋沙场的生徒们。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匹病马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感慨,病马无人知晓,忍受饥饿与病痛,象征着诗人自己才华未展、遭遇困顿的境遇,病马的自知之明和对过去的反思,也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过往经历的反思。

赏析

这首诗以病马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病马的境遇与诗人的境遇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诗人通过病马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自我价值的思考,诗中“羸病无人知,三秋行苦饥”等句,生动地描绘了病马的困境,同时也映射出诗人自己才华未展、遭遇困顿的境遇,而“自分衰残天所废,散耽栈豆误生徒”等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过往经历的反思,显示出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崇高的儒家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当时他漂泊西南,生活困顿,诗人通过描绘一匹病马的境遇,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自我价值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遭遇和心境,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在杜甫的诗歌中,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写法是非常常见的,这也正是他诗歌的深刻之处。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