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庭槐叹
唐·刘禹锡
尚书旧德重庭槐,不硕生从褚彦回。
今日看时似憔悴,可怜荣耀几时来。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诗歌风格豪迈,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尚书府中的老槐树承载着往昔的德望,
却未能像褚彦回那样培养出杰出的后代。
如今看这槐树似乎显得憔悴不堪,
可怜它曾经的荣耀还能持续多久呢?
释义
尚书旧德重庭槐:尚书家中的老槐树象征着家族的德望和荣耀。
不硕生从褚彦回:褚彦回是南朝宋的著名官员,此处借指未能培养出像褚彦回那样杰出的人才。
今日看时似憔悴:现在看这槐树,似乎显得衰败憔悴。
可怜荣耀几时来:感叹槐树的荣耀还能持续多久,暗含对家族衰败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庭槐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家族兴衰的感慨,首句“尚书旧德重庭槐”点明了槐树在尚书家中的特殊地位,象征着家族的荣耀和德望,次句“不硕生从褚彦回”却笔锋一转,指出家族中未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暗示了家族的衰败,后两句“今日看时似憔悴,可怜荣耀几时来”更是直接描绘了槐树的衰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族未来的忧虑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深沉含蓄,通过庭槐这一具体事物,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家族兴衰的感慨和思考,也体现了刘禹锡诗歌中常见的哲理性和批判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禹锡的个人经历有关,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贬谪期间,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家族的兴衰,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某个时期,面对家族衰败的现实,有感而发之作,通过庭槐这一意象,寄托了他对家族未来的忧虑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家族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