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黄山有感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望云梦入黄山近,染翰香同赤水清。
松影千峰浮翠色,泉声万壑奏仙鸣。
丹崖壁立千重秀,玉柱峰高百丈明。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行。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擅长兰竹,笔墨酣畅,意趣盎然,其一生坎坷,但性格旷达,不拘小节,深受后人敬仰。
译文
遥望云梦山,仿佛已近黄山之境;挥毫泼墨的香气,如同赤水之水的清澈,松树的影子在千峰之间浮动,翠绿欲滴;泉水的声音在万壑之中回荡,宛如仙乐,丹崖峭壁,壁立千仞,秀美无比;玉柱峰高耸入云,百丈之高,明亮耀眼,这样的景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有几次机会能够亲眼目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黄山的美景,通过“望云梦入黄山近”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黄山的向往和接近之感。“染翰香同赤水清”用笔墨的香气比喻黄山的清新脱俗,后两句则具体描绘了黄山的松影、泉声、丹崖、玉柱等自然景观,展现了黄山的壮丽与秀美,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黄山美景的赞叹和珍惜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黄山的自然美景,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望云梦入黄山近”一句,巧妙地将读者引入诗境,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诗人用“染翰香同赤水清”一句,将笔墨的香气与赤水的清澈相提并论,进一步突出了黄山的清新脱俗,后两句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黄山的壮丽与秀美,让人不禁为之赞叹,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郑板桥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游历黄山之际,黄山的美景深深震撼了他,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他挥毫泼墨,将所见所感化为诗句,从而创作出了这首《游黄山有感》,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黄山美景的赞叹和珍惜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这首诗也展现了郑板桥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