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昙花颂
唐·慧能
非色非心放一光,
空里优昙显心地。
千峰顶上无拘束,
万象丛中得自由。
作者简介
慧能(638年-713年),唐代高僧,禅宗六祖,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者,慧能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自幼家境贫寒,未受正规教育,但悟性极高,后遇五祖弘忍,得传衣钵,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佛性人人皆有,不必外求,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
译文
不是形色也不是心念放射出一缕光芒,
在虚空中,优昙花显现了心灵的境地。
站在千峰之巅,没有任何束缚,
在万象丛生的世界中,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释义
“非色非心放一光”:意指真正的佛性超越了物质(色)和心念(心)的层面,它自身就能放射出智慧的光芒。
“空里优昙显心地”:优昙花是佛教中的圣花,象征着稀有和珍贵,这里用优昙花在虚空中显现来比喻心灵的纯净和佛性的显现。
“千峰顶上无拘束”:比喻修行者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和限制。
“万象丛中得自由”:在纷繁复杂的世间万物中,修行者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赏析
这首诗以优昙花为喻,表达了慧能对佛性的深刻理解和体悟,诗中“非色非心”的表述,体现了慧能禅宗思想的核心,即佛性超越了一切物质和心念的束缚,是真正的自由和解脱,而“空里优昙显心地”则进一步强调了心灵的纯净和佛性的显现,是修行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后两句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修行者达到这一境界后的自在和逍遥。
创作背景
慧能作为禅宗六祖,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首诗很可能是慧能在修行过程中,对佛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后所作,慧能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主张通过内心的觉悟来达到解脱和成佛的境界,这首诗正是他这一思想的生动体现,表达了他对佛性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慧能作为禅宗高僧的豁达和超脱,以及对修行者追求内心自由和解脱的鼓励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