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杜荀鹤
路去丛祠修竹林,插天松桧卧龙吟。
千峰万壑无拘束,云到山头水到心。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业,他的诗作多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丽,杜荀鹤在晚唐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沿着小路走向丛祠,那里有一片修长的竹林,高耸入云的松树和桧树仿佛卧龙在低声吟唱,千山万壑之间,我无拘无束地行走,云彩飘到山头,清泉流淌到心底。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所见到的自然美景,以及他内心的感受,首句“路去丛祠修竹林”点明了诗人的行走路线和目的地——丛祠边的竹林,次句“插天松桧卧龙吟”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松树和桧树的高大挺拔,以及它们在风中的摇曳声,如同卧龙在低声吟唱,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神秘感,后两句“千峰万壑无拘束,云到山头水到心”则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自由与惬意,以及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竹林、松树、桧树等自然景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诗人还通过“卧龙吟”、“无拘束”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在自然美景中的自由与惬意,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在隐居九华山期间创作的,九华山以其秀丽的山水、清幽的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杜荀鹤在隐居期间,经常独自在山间行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这首诗就是他在一次山间行走时,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荀鹤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在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