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思若随文字在,路傍空为感千秋。的解释

一文知千秋42025-03-23 06:25:48

诗词原文

思乡

唐·韦庄

归思若随文字在,路傍空为感千秋。的解释

暖日曈曚柳欲黄,

雪消春浅蛰初藏。

归思若随文字在,

路傍空为感千秋。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前蜀宰相,谥号“文靖”,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其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及《全唐文》录其诗文。

译文

温暖的日光朦胧中,柳树似乎即将抽出嫩黄的芽叶,冰雪消融,春意尚浅,冬眠的动物也开始苏醒,我的归乡之思仿佛随着这些文字一同存在,独自走在路旁,心中徒然生出无尽的感慨,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时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的景象,通过暖日、柳树、雪消、春浅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春意氛围,后两句则转而抒发诗人的归乡之思,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感慨。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收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前两句通过对早春景象的细腻描绘,为后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后两句中,“归思若随文字在”一句,将归乡之思与文字紧密相连,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割舍的情怀,而“路傍空为感千秋”一句,则进一步升华了这种情感,使诗人的感慨超越了时间的限制,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时光,更加深沉而厚重。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流露出的归乡之思和深沉感慨来看,很可能是韦庄在异乡漂泊时所作,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和五代的更迭,长期在外漂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自然十分深厚,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