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会稽王谢两风流
唐·罗隐
会稽王谢两风流,王子沉沦谢女愁。
金谷园中花正好,玉楼春尽月如钩。
当年歌舞人何在,今日江山景自幽。
回首繁华如梦影,伤心不似旧时游。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郁郁不得志,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投奔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多有揭露和批判,同时他的诗作也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译文
会稽的王家和谢家都是风流人物辈出之地,王子却沉沦不振,谢家女儿满心忧愁,金谷园中花儿开得正好,玉楼春尽之时月亮如钩,当年那些歌舞升平的人如今在哪里?今日的江山景色依旧清幽,回首往昔的繁华如同梦幻泡影,伤心的是已不再是旧时的游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会稽王家和谢家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感慨,首联点明主题,指出王谢两家的风流往事;颔联通过金谷园和玉楼春月的意象,描绘了昔日繁华与今日凄凉的对比;颈联进一步追问当年人物的去向,突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尾联则总结全诗,以“繁华如梦”和“伤心不似旧时游”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怀念和伤感。
赏析
这首诗以会稽王谢两家为背景,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今日凄凉,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的无限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金谷园、玉楼春月等,使得诗歌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历史与现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罗隐所处的晚唐社会密切相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罗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社会的黑暗现实深感不满和忧虑,他通过这首诗,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这首诗也反映了罗隐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的无限感慨,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