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河上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世德高华河里旧,土风淳厚召南馀。
人家多住竹篱舍,桥路全通柳径徐。
渔艇到门惊客梦,燕雏出屋趁春芜。
此中风景谁能识,闲听渔歌学钓鱼。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后辞官归里,筑初白庵以居,专事著述,查慎行学识渊博,诗宗苏轼、陆游,风格清新隽永,为清初诗坛重要诗人之一,与朱彝尊、胡渭并称“海宁三大家”,著有《敬业堂诗集》、《查初白诗评十二种》等。
译文
世世代代品德高尚如同河里的清流,乡土风俗淳朴深厚如同《诗经·召南》的遗风,人们大多居住在竹篱笆围成的房屋里,桥梁与道路全都通向柳树成荫的小径,渔舟的到来惊扰了客人的美梦,燕子幼雏飞出屋檐追逐着春天的杂草,这里的风景谁能真正懂得欣赏呢?我只愿悠闲地听着渔歌学习钓鱼。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河上乡村的宁静与淳朴,通过“世德高华”与“土风淳厚”展现了当地人的高尚品德与淳朴民风,以“竹篱舍”、“柳径徐”等意象描绘了乡村的自然风光与居住环境,再通过“渔艇惊梦”、“燕雏出屋”等细节刻画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宁静,诗人以“闲听渔歌学钓鱼”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赏析
查慎行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河上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诗中“世德高华河里旧,土风淳厚召南馀”两句,既是对当地品德与风俗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展现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描绘,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查慎行辞官归隐之后,他在海宁乡间过着闲适的生活,对乡村的自然风光与淳朴民风有着深刻的感受,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尊重,在清代诗坛上,查慎行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描绘乡村生活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