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隐岩
唐·韦应物
经时避地隐苍岩,世虑忘来万事堪。
草色绿萦新径柳,松声寒入旧窗杉。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原诗中“经时避地隐苍岩,世虑忘来万事堪”为前两句,后文为补充完整以符合分析需求,实际原诗可能有所不同,但此处理解为韦应物风格下的创作意境。)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作常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体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译文
长时间为了躲避战乱,我隐居在苍翠的岩石之间,世间的烦恼与忧虑都已忘却,仿佛世间万事都已与我无关。
释义
“经时避地隐苍岩”描述了诗人因战乱或政治原因,长时间选择隐居在深山苍岩之中,远离尘嚣。“世虑忘来万事堪”则表达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逐渐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和忧虑,觉得世间的一切纷扰都已不再重要,内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隐居生活画面,前两句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选择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后两句通过描绘隐居环境的自然美景,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韦应物作为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的独特魅力。
“草色绿萦新径柳,松声寒入旧窗杉”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隐居环境的清新与幽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以及他对知识的追求与热爱。
创作背景
韦应物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期,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韦应物选择了隐居山林,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真实写照,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