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女儿将插鬓,不信河阳万树红。的解释

一文知千秋32025-04-06 08:05:35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又名《玄都观桃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原文

村中女儿将插鬓,不信河阳万树红。的解释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桃花(其二)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村中女儿将插鬓,不信河阳万树红。

作者及朝代

刘禹锡,唐代诗人,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他性格刚毅,敢于直言进谏,因此多次被贬谪,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婉约的一面,善于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感悟。

译文

(第二首)

当年种桃的道士如今在哪里?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京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

村中的女儿们正忙着把桃花插戴在发髻上,她们哪里知道,玄都观中的桃花已经有成千上万株了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玄都观中桃花盛开的景象,暗含了诗人对当时朝中权贵们得势一时的讽刺。“村中女儿将插鬓,不信河阳万树红”一句,以村中女儿不知玄都观桃花之盛为喻,暗示了那些新贵们虽然暂时得势,但他们的根基并不稳固,如同村中女儿对桃花的无知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被贬谪多年后重返长安时所作,他以桃花为喻,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朝中权贵们的讽刺和不满,诗中“村中女儿将插鬓”一句,既描绘了春日里村女们插花的生动场景,又暗含了对新贵们浅薄无知的讽刺,而“不信河阳万树红”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讽刺意味,暗示了新贵们虽然暂时得势,但他们的见识和底蕴却远远无法与真正的文人墨客相比。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到贬谪,后来,他多次被召回京城任职,但又因各种原因再次被贬,这首诗就是他在被贬多年后重返长安时所作,朝中权贵们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而刘禹锡则以自己的坚韧和才华再次回到了政治舞台,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那些新贵们的讽刺和不满,同时也展示了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