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忆西山千丈秀,云霾对面失空青。出自哪首诗?

一文知千秋32025-04-06 08:00:43

诗词原文

望西山

清·郑燮

每忆西山千丈秀,云霾对面失空青。出自哪首诗?

每忆西山千丈秀,云霾对面失空青。

高风飘泊名难定,野老疏狂梦易醒。

身在五湖长作客,心怀四海未归宁。

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清。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朝代:清代(1644-1912)

作者简介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文书画皆精,尤擅画竹,风格独特,自成一派,郑板桥为人疏放不羁,性格落拓,晚年更是以卖画为生,生活清贫但精神富足,他的文学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每当回忆起西山的千丈秀色,却因云雾笼罩而失去了那碧空如洗的青翠,高风飘荡,人生漂泊不定,名声也难以确定;山野老人疏狂不羁,梦境却容易醒来,我身在五湖四海,长久地漂泊为客,心中却时刻牵挂着四海之内的家乡,未能归宁,何时才能回到那青山之外,享受月满松风、小径清幽的宁静生活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山美景的怀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首句“每忆西山千丈秀”直接点出对西山的怀念,次句“云霾对面失空青”则通过云雾笼罩的景象,隐喻人生的迷茫和不确定,后四句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西山美景的怀念,引出对人生漂泊的感慨,再进一步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月满松风径自清”一句,更是以景结情,给人以无限遐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晚年漂泊异乡、思念家乡之时,郑板桥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以卖画为生,生活清贫,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更加怀念家乡的青山绿水,更加渴望回到那宁静的乡村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