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林近水叶阴阴,萦石溪流自浅深。下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32025-04-06 07:19:29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皎然

乔林近水叶阴阴,萦石溪流自浅深。下一句是什么?

乔林近水叶阴阴,萦石溪流自浅深。

野老相邀同酒舍,渔人争席入荷亭。

松风晚自吹香远,花影春能照水清。

此地从来无近远,一竿明月伴人行。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出入仕途,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他的诗作多表现山林隐逸生活,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译文

高大的树木靠近水源,树叶茂密成荫;溪流绕过石头,深浅不一,自由流淌,乡村老人邀请我一同前往酒舍,渔人们争相在荷花亭中占据座位,傍晚时分,松林中的风带着香气远远吹来;春天里,花影倒映在水中,清澈可见,这个地方从来不分远近,只有一轮明月伴随着我漫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联“乔林近水叶阴阴,萦石溪流自浅深”通过描绘高大的树木和绕石的溪流,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自然环境,颔联“野老相邀同酒舍,渔人争席入荷亭”则展现了诗人与乡村老人、渔人的和谐共处,以及他们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颈联“松风晚自吹香远,花影春能照水清”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宜人,尾联“此地从来无近远,一竿明月伴人行”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高大的树木、绕石的溪流、乡村老人、渔人以及松风、花影等自然元素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和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珍视。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感悟,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期间,面对眼前的自然景色和与乡村老人的交往,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视,也展现了他超脱世俗的心境和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追求自然、向往宁静生活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