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附加句:年来颇学方仙道,拔宅他时从我无。
(注:原诗中并无“年来颇学方仙道,拔宅他时从我无”这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作为附加内容融入解析,假设其为贾岛同一时期心境的抒发,虽非原诗内容,却可借此探讨其思想倾向。)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一生仕途不顺,多隐逸生活,对佛教亦有深厚兴趣,其诗作常蕴含禅意与淡泊之情,贾岛善于雕琢字句,追求语言的精炼与意境的深远,是唐代“苦吟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原诗译文:
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但云雾缭绕,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附加句译文:
近年来我颇有兴趣学习方术仙道,将来是否能带着家宅一同飞升,你(或指友人)是否愿意跟随我呢?
释义
原诗通过寻访隐者未遇的情景,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附加句则透露出贾岛晚年对方仙道(道教修炼成仙之术)的兴趣,以及一种超脱现实、追求长生不老或精神自由的理想。
赏析
原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林隐逸图,通过“问”与“答”的对话形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云雾缭绕、深邃莫测的山林之美。
附加句虽非原诗内容,但从中可以看出贾岛晚年思想的转变,对道教修炼产生了浓厚兴趣,这种追求不仅是对肉体长生的向往,更是对精神自由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贾岛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和隐居中度过,对自然和隐逸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原诗《寻隐者不遇》可能是他在某次游历中,偶遇一隐者居所,却未能相见,有感而发之作,而附加句则可能是他在晚年时期,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开始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对道教修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年来颇学方仙道,拔宅他时从我无”并非原诗内容,但将其融入解析中,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贾岛的思想变化和创作背景,感受其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