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候仙词
唐·武元衡
圣主无为千万寿,更应筑馆候安期。
蓬莱云气浮空碧,仙乐风飘处处随。
作者简介
武元衡(758年-815年),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唐朝中期政治家、诗人、文学家,宰相武平一之孙,殿中侍御史武就之子,武元衡自幼好学,长于诗文,为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进士,初授太子舍人,后累迁至比部员外郎、左司郎中、御史中丞等职,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弘文馆大学士,成为宰相,武元衡秉性刚直,敢于直言进谏,但也因此树敌颇多,元和十年(815年),武元衡在早朝途中遇刺身亡,终年五十八岁,获赠司徒,谥号“忠愍”,武元衡工于五言诗,风格近似六朝,题材较为狭窄,多为送别酬和之作,但亦偶有佳作,有《武临淮集》传世。
译文
圣明的君主无为而治,祈求千万年的长寿,更应该建造仙馆来等候仙人安期生的到来,蓬莱山的云气在空中漂浮,呈现出碧绿色,仙乐随风飘荡,处处都能听到。
释义
这首诗是武元衡对圣明君主的一种颂扬和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仙境和长生不老的向往,首句“圣主无为千万寿”赞美君主治理国家有方,实行无为而治,因此能够享有长久的寿命;次句“更应筑馆候安期”则提出君主应该建造仙馆,以等候仙人安期生的到来,寓意着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蓬莱仙境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颂扬圣主和向往仙境为主题,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首句“圣主无为千万寿”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旨,即赞美圣明的君主,次句“更应筑馆候安期”则通过提出建造仙馆等候仙人的建议,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蓬莱仙境的景象,将诗歌的意境推向高潮,整首诗在表达上既直接又含蓄,既赞美了君主又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武元衡的政治生涯和时代背景有关,武元衡在唐朝中期担任宰相,期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他也面临着诸多政治挑战和困难,需要不断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武元衡可能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圣明君主的颂扬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仙境和长生不老的普遍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