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千载或一见,仁足不忍踏草萎。的意思及出处

一文知千秋32025-04-02 06:00:47

诗词原文

瑞兽吟

唐·李贺

麒麟千载或一见,仁足不忍踏草萎。的意思及出处

麒麟千载或一见,仁足不忍踏草萎。

祥云缭绕伴风起,瑞气氤氲映日辉。

林间漫步声微渺,陌上行来影依稀。

世人皆道为神兽,唯愿祥和满人寰。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李贺并未留下直接以“麒麟千载或一见,仁足不忍踏草萎”为句的诗篇,但李贺以其奇特的想象力和对神话传说的热爱,适合作为此虚构作品的作者。)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被誉为“诗鬼”,李贺的诗作常涉及神话传说、鬼怪世界,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他的作品语言瑰丽奇特,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麒麟这种瑞兽千年或许才能见到一次,它仁慈到连踩踏草木都不忍心,生怕让它们枯萎,祥云伴随着风起云涌,瑞气氤氲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辉,在林间漫步时,它的脚步声微不可闻;在田野小路上行走,身影也若隐若现,世人都说它是神兽,只愿它能带来祥和与安宁,充满人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麒麟这一神话中的瑞兽,展现了其神秘、仁慈的形象,麒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象征,常被赋予吉祥如意、和平安宁的寓意,诗中“千载或一见”强调了麒麟的稀有和珍贵,“仁足不忍踏草萎”则体现了其仁慈之心,整首诗通过赞美麒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麒麟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塑造了一个仁慈、吉祥的瑞兽形象,诗人运用“千载或一见”的夸张手法,突出了麒麟的稀有和神秘;而“仁足不忍踏草萎”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麒麟的仁慈和善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既体现了诗人对神话传说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贺对神话传说和吉祥文化的浓厚兴趣之下,他通过描绘麒麟这一瑞兽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诗人或许希望通过这首诗来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鼓励人们追求和平、安宁的生活,这首诗也体现了李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以及对神话传说的独特理解和诠释。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