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白发
唐·辛夷坞
白发今年一倍增,从来未觉此身轻。
到处逢人求至药,几回染了又成丝。
镜中颜色频看改,枕上心情每自惊。
欲问蟾光何日满,还愁桂影落前楹。
作者及朝代
作者:辛夷坞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辛夷坞,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具体生平事迹亦不详,其诗作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物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虽然辛夷坞在唐代诗坛上并非显赫之名,但其作品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今年我的白发增加了一倍,从未感觉身体如此轻盈(实则反语,表达因白发增多而感到的沉重心情),到处遇到人就打听寻求长生不老药,但几次染发后白发又迅速长出来了,镜子中的容颜频繁改变,让我心惊不已;躺在床上时,心情也时常因白发而惊扰,想问月亮何时能圆满,却又担心桂树的影子落在门前的柱子上(暗喻时光流逝,岁月无情)。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因白发增多而感到的焦虑与无奈,反映了人生易老、岁月无情的主题,诗人到处寻求长生不老药,但白发依旧不断生长,表达了对于生命短暂、青春易逝的深刻感慨,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身容颜变化的敏感与不安。
赏析
这首诗以白发为切入点,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青春和时间的思考,首联直接点题,写出白发增多的现状;颔联通过“到处逢人求至药”和“几回染了又成丝”两个细节,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寻求长生不老药和染发无果的无奈;颈联则通过“镜中颜色频看改”和“枕上心情每自惊”两个场景,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于容颜变化的敏感与不安;尾联则以问月与愁桂影为喻,暗含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关,在唐代社会,人们对于青春和美貌的追求十分普遍,而白发作为衰老的象征,往往会引起人们的焦虑和不安,诗人辛夷坞可能正是基于这种社会背景和个人情感体验,创作了这首反映生命短暂、青春易逝主题的诗歌,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的标题和部分内容可能与某些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文化背景相关联,但由于缺乏详细的作者生平资料和创作背景信息,我们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的历史考证和文化解读,在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时,我们更多地需要关注其艺术价值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