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清代:郑板桥
红莲幕府尽奇才,家近南山紫翠堆。
昼课农桑夜读书,闲来采药不须催。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擅长兰竹,笔墨酣畅淋漓,深受后人喜爱,他一生历经坎坷,但性格豁达,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译文
红莲幕府中汇聚了众多英才,我的家就坐落在南山附近,周围是郁郁葱葱的紫翠山色,白天我忙于农桑之事,夜晚则沉浸在书海之中,闲暇时还会去山中采药,无需催促,自在悠然。
释义
“红莲幕府尽奇才”一句,红莲幕府可能代指当时的官府或文人聚集之地,形容那里人才济济,才华横溢。“家近南山紫翠堆”则描绘了诗人居所的优美环境,南山紫翠,形容山色青翠欲滴,美不胜收,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白天劳作,夜晚读书,闲暇时采药,生活节奏悠然自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句“红莲幕府尽奇才”既表达了对当时文人墨客才华的赞美,也隐含了诗人对官场的某种疏离感,次句“家近南山紫翠堆”则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中,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是郑板桥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晚年隐居山林期间,郑板桥一生历经坎坷,早年仕途不顺,中年虽有所成就,但晚年因官场腐败而心生厌倦,遂选择隐居山林,过上了自给自足、悠然自得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疏离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那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