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富春江
唐·韦庄
桐庐古郡淛江东,山色溪光藻镜中。
帆影烟波千顷阔,渔歌欸乃四时同。
长堤柳色迷新翠,曲岸花容映旧红。
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更问武陵踪。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的衰落与五代的动荡之中,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坎坷经历,情感深沉,风格清丽,韦庄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译文
桐庐这座古老的城池坐落在淛江的东岸,山峦青翠,溪水清澈,宛如一幅精美的藻镜中的画面,帆船在广阔的烟波中穿梭,渔歌悠扬,四季不绝,长长的堤岸上,新绿的柳丝随风轻摆,曲折的岸边,花朵的容颜映照着旧日的红艳,这里的风光无限好,哪里还需要去寻找那传说中的武陵仙境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桐庐古郡(今浙江桐庐)的美丽景色,通过“山色溪光”、“帆影烟波”、“长堤柳色”、“曲岸花容”等意象,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赞美。
赏析
韦庄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富春江畔桐庐古郡的如画美景,既有宏观的江面帆影、烟波浩渺,又有微观的柳色花容、山色溪光,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色彩丰富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藻镜中”的比喻,巧妙地将自然景色比作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极高评价,结尾以“何须更问武陵踪”作结,既是对眼前美景的肯定,也隐含了对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向往,但更多的是表达了对现实美景的满足与珍惜。
创作背景
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衰败与五代的更迭,战乱频仍,生活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游历至桐庐古郡,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遂写下此诗,诗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隐含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社会动荡不安的无奈与超脱,通过描绘桐庐的自然风光,韦庄在心灵上找到了一片暂时的避风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