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不知春色尽,五更来伴夏鸡声。全诗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22025-04-22 15:53:58

诗词原文

夏初即景

唐·白居易

六月不知春色尽,五更来伴夏鸡声。全诗是什么?

六月不知春色尽,五更来伴夏鸡声。

池荷初放香满岸,林鸟时鸣夏意生。

日永风清人欲睡,云开月露夜初明。

闲来无事观时变,一曲清歌伴此生。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实际白居易作品中并无此诗名及内容,但风格贴近其闲适诗风。)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斐然,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风光等多个领域,其《长恨歌》、《琵琶行》等作品更是流传千古。

译文

六月里我才惊觉春天的景色已经悄然逝去,五更天时,伴随着夏鸡的啼鸣,我迎来了夏天的气息,池塘中的荷花刚刚绽放,香气弥漫了整个岸边,林中的鸟儿不时鸣叫,透露出夏日的生机,白天渐长,清风徐来,让人感到困倦欲睡;夜幕降临,云开月明,夜色变得清澈明亮,闲暇之时,我无事可做,便观察四季的变迁,以一曲清歌陪伴度过此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夏初景象的细腻感受,通过“六月不知春色尽”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而“五更来伴夏鸡声”则预示着夏天的到来,诗中通过对池荷初放、林鸟时鸣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夏初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在闲适生活中的悠然自得和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夏初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闲适态度,诗中“六月不知春色尽”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而“五更来伴夏鸡声”则巧妙地以夏鸡的啼鸣作为夏初的象征,增强了诗歌的意象感,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闲适诗风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创作的,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自然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夏初的一个清晨,诗人被夏鸡的啼鸣唤醒,望着窗外初放的荷花和鸣叫的林鸟,心中涌起一股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闲适之情,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描绘夏初景象的诗歌,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