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关怀楚更龌龊,沐猴而冠涂遂穷。全诗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32025-04-08 08:52:22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背关怀楚更龌龊,沐猴而冠涂遂穷”,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背关怀楚更龌龊,沐猴而冠涂遂穷。全诗是什么?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背关怀楚更龌龊,沐猴而冠涂遂穷。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只留下一座青莹的孤坟,凭着画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着玉饰徒然月夜归魂,她怀念家国暗恨汉王心绪龌龊,有如徒然将猕猴戴帽穿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王昭君的遭遇,寄托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首联写昭君村所在的自然环境,颔联写昭君一生的悲剧,颈联写昭君怀念故土、魂归汉地,尾联则是对昭君悲剧根源的揭示,也是诗人对汉元帝的谴责。“背关怀楚更龌龊,沐猴而冠涂遂穷”两句,直接谴责了汉元帝的无能,认为他背弃中原、怀念楚国(这里指汉元帝对昭君的疏远和误解)是更加卑鄙龌龊的行为,就像猕猴戴帽穿衣一样,终究会走向穷途末路。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色是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诗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两句,将昭君出塞前后的环境进行对比,突出了昭君的悲剧命运,诗人还善于通过描绘景物来烘托气氛,如“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句,既写出了昭君村所在的自然环境,又烘托出了昭君的悲壮形象,诗人还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如“沐猴而冠”一句,既是对汉元帝的讽刺,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当时,诗人已经年近暮年,漂泊无依,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他通过咏怀古迹的方式,寄托了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王昭君的描绘和谴责汉元帝的无能,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精神。

就是对这首诗的完整解析和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