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闻授诸生业,命驾因烦长者车。的解释

一文知千秋72025-04-11 09:47:14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闲居寄诸弟》,全诗原文如下:

闲居寄诸弟

隔江闻授诸生业,命驾因烦长者车。的解释

唐·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隔江闻授诸生业。

寻幽频宿东林寺,乘兴随宜南涧游。

命驾因烦长者车,余兄岂是他人流。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远,后人将他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韦柳”,韦应物的诗歌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白露时节,秋草长满了庭院,更加思念故乡的弟弟们,整天在高斋中无所事事,隔着江水听到你在给学生们授课的声音,我常常为了寻找幽静之地而夜宿东林寺,也常乘着兴致游览南涧,特地驾车前来拜访,多亏你的长者风范,我的兄长可不是一般人。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自己闲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首联点明时令和心境,颔联通过“隔江闻授诸生业”展现了弟弟的勤勉与诗人的思念之情,颈联描述了诗人自己寻幽探胜、随遇而安的闲适生活,尾联则表达了对兄长的敬重与感激。

赏析

这首诗以秋草、白露等自然景物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诗人通过“尽日高斋无一事”的描写,展现了自己闲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而“隔江闻授诸生业”一句,则巧妙地将诗人的思绪拉回到故乡,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与牵挂,颈联的“寻幽频宿东林寺,乘兴随宜南涧游”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尾联以“命驾因烦长者车”作为对兄长的感激与敬重,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族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闲居期间写给故乡的弟弟们的,当时,韦应物因仕途不顺而隐居山林,过着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他对故乡的亲人却始终怀有深深的思念之情,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的闲居生活和对弟弟的思念,表达了对家族情感的珍视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