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爱羽毛欺白雪,不知魂梦托青云。全诗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62025-04-11 09:49:28

诗词原文

咏鹤

唐·罗隐

只爱羽毛欺白雪,不知魂梦托青云。全诗是什么?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莺。

只爱羽毛欺白雪,不知魂梦托青云。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约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以诗酒自娱,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直白而深刻,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多有揭露和批判。

译文

这只鹤拥有雪白的颈项和霜白的羽毛,以及红色的脚掌,看起来哪里比黄莺逊色呢?但它只满足于自己美丽的羽毛,在白雪中炫耀,却不知道自己的梦想应该寄托于高远的青云之上。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鹤的外在美丽(雪颈霜毛红网掌)与其内在志向的局限(只爱羽毛欺白雪,不知魂梦托青云)形成对比,暗喻那些徒有外表光鲜、实则缺乏远大抱负和理想的人,鹤本为高洁之物,常被视为志向高远的象征,但诗中的鹤却沉迷于自我欣赏,未能展翅高飞,寓意深刻。

赏析

罗隐此诗以鹤为喻,巧妙地运用了反讽手法,表面上是赞美鹤的美丽,实则是对其缺乏高远志向的批评,首句“雪颈霜毛红网掌”生动描绘了鹤的美丽形象,为全诗铺设了华丽的背景,后两句笔锋一转,通过“只爱羽毛欺白雪,不知魂梦托青云”的对比,揭示了鹤的局限性,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中那些满足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之人的讽刺,全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既是对鹤的描绘,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文人失意的时代,罗隐本人虽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一生未能得志,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感慨的诗篇。《咏鹤》一诗可能就是他在某个时期,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和个人的失意,借鹤之形象,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通过鹤的“不知魂梦托青云”,罗隐或许也在表达自己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