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庭坚不祀苦,程婴杵臼存孤难。的释义

一文知千秋32025-04-04 06:35:28

诗词原文

忠义千秋

唐·无名氏

皋陶庭坚不祀苦,程婴杵臼存孤难。的释义

皋陶庭坚不祀苦,程婴杵臼存孤难。

忠孝节义传千古,人间正气永流芳。

作者简介

此诗作者为唐代无名氏,由于历史久远,具体作者已无从考证,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大量优秀诗人和作品,许多民间诗歌或佚名作品也流传至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译文

皋陶和庭坚因忠诚正直却未得到应有的祭祀而感到痛苦,程婴和公孙杵臼为了保存赵氏孤儿付出了巨大的艰难,他们的忠孝节义精神流传千古,人间的浩然正气将永远流传,永垂不朽。

释义

皋陶庭坚:皋陶是上古时期的一位贤臣,以正直著称;庭坚(一说为舜的臣子)也以其忠诚和正直闻名,这里用他们来象征忠诚正直却未得到应有待遇的人。

不祀苦:指他们虽然忠诚正直,但可能因种种原因未得到应有的祭祀或尊重,内心感到痛苦。

程婴杵臼:程婴和公孙杵臼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人物,他们为了保存赵氏孤儿,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人和生命。

存孤难:指他们为了保存孤儿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忠孝节义:指忠诚、孝顺、节操、义气等传统美德。

流芳:流传美好的名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皋陶、庭坚和程婴、杵臼的事迹,歌颂了忠诚正直、舍生取义的高尚品质,前两句以“不祀苦”和“存孤难”为对比,突出了他们为了忠诚和正义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后两句则总结了他们的精神品质,并表达了这种精神将永远流传、永垂不朽的愿景,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可以从诗中感受到唐代社会对忠诚正直、舍生取义等传统美德的崇尚和赞美,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思想开放的时期,诗歌作为当时的主要文学形式之一,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这首诗正是这一时代精神的体现之一,通过歌颂古代英雄人物的事迹来弘扬传统美德和人间正气。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