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向炭翁买炭。
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后衣衾冷如铁。
作者及朝代: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
作者简介:
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而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译文:
(前半部分已译,此处继续后半部分)
山前的草木仿佛沐浴在春天的温暖中,而山后的衣物和被子却冷得像铁一样,这里形容的是卖炭翁在南山伐薪烧炭的艰辛生活,山前虽然草木葱茏、温暖如春,但山后却是他简陋的居所,寒冷刺骨。
释义:
“山前草木暖如春”描绘了山前草木茂盛、气候温暖的景象,与卖炭翁的劳作环境形成对比;“山后衣衾冷如铁”则揭示了卖炭翁居住条件的恶劣,衣物和被子都无法抵御严寒,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赏析:
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文对卖炭翁劳作环境的描写,又为后文揭示其生活困境做了铺垫,通过对比山前和山后的不同景象,诗人巧妙地展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无奈,这两句诗也体现了白居易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创作背景:
《卖炭翁》是白居易在元和初年(公元806年左右)所写的一首叙事诗,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百姓生活困苦,白居易通过描写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体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